我凭破案冠绝京华 第122(2 / 4)
。”
谢星阑蹙眉,这时,秦缨又自己抄写的那份名单上翻找起来,“他们同行三人,若其中一人是逃犯,那另外两人说不定也是,而此人是被流放至越州矿场,那另二人,也极有可能是那矿场中的囚犯——”
谢星阑当机立断,“派人带着画像南下走一趟,若并非矿场逃犯,便令越州官府张榜通缉者二人,或许也有所得,若是,便先飞鸽传书告知我们。”
钱维颔首,转身一看,却想起来赵明安已经与谢咏同出去了,这时,他将目光落在了黄义面上,黄义一愣,眼光闪烁道:“大人,赵大人遇害,我们县衙如今缺少主事,小人还是留下帮着谢大人的县主策应。”
钱维摇了摇头,又出门去,叫来两个州府衙役细细吩咐,一旁的李芳蕤上下打量黄义两眼,笑着道:“黄捕头年纪轻轻手下便统管数十人,想来武艺极是不错,且你生得白白净净的,看着不像出身普通人家。”
黄义咧嘴道:“哪里哪里,小人出身微寒,全靠赵大人赏识才得提拔。”
说至此,像怕李芳蕤追问,他一转身出了厅堂,李芳蕤撇嘴,轻声道:“这黄捕头是慈山县一药商家的次子,这捕头之位,也是家里花了银钱捐来的,他不喜读书,做不成朝廷命官,只能担当胥吏差事,已经两三年了。”
秦缨微讶,“你怎知道?”
李芳蕤牵唇,“我不似你们时时都想着案子,闲聊问来的,此人显是怕辛苦不愿走越州,却说什么留下策应与你们,想来平日里也是偷奸耍滑惯了的。”
正说着,钱维复又进门,“好了,已经安排好了,他们即刻便出发,若有消息便飞鸽传书,城中通缉也安排下去了,只看明安他们能否带回消息。”
说至此,钱维叹道:“这些人四处流窜作案,还次次都垮了州府,为的便是人生地不熟谁也无法断定是他们行凶,但他们没想到自己还是露了破绽,尤其是这画像,有了画像,便是在慈山抓不住他们,到了别的州府,他们也难公然露面。”
听钱维所言,谢星阑道:“钱大人说的是,既如此,便不耽误了,除了楚州城之外,邻近的连州,渝州等地,也速速发告通缉,距离案发已过了二十三日,他们在城中的可能性不大,而他们此前到慈山是八月初六,只半月便选定了受害目标,若按此推算,他们多半已经在寻找下一个作案目标了。”
忌讳
赵明安与谢咏出门, 至日暮时分才带回两人,正是张勋此前所言的药铺伙计。
夜幕初临,慈山县衙一片灯火灿然, 伙计二人面色紧张地步入公堂,行礼之后, 赵明安禀告道:“二位大人,这两人便是张勋此前所言自京城回慈山的药铺伙计,他二人是城西广仁堂的学徒, 此前在京中广仁堂当差,此番是因京中人手太多, 被东家遣回慈山, 他们也是七月二十三上船, 一路都住在最底层的船舱, 属下已让他们看过画像,画像上的二人,他们都认得。”
微微一顿, 赵明安看向两人,“别怕,将你们路途中所见所听告诉大人便是。”
“启禀大人, 小人陈安, 的确在回慈山的途中,与官府通缉的那二人同船, 不过小人们只住在那高个男子的隔壁船舱,并未过多交谈, 只打过几次照面, 又常听隔壁玩闹笑谈,此人姓宋, 名叫宋梧,是兄弟二人一道南下慈山,说是来慈山走亲戚的,不过小人听着,却觉此人是在敷衍旁人,并非真心交代。”
陈安说完,一旁的伙计也跟着应是,钱维疑惑道:“他说了什么?”
陈安道:“他说是去楚州西边的宁化县投奔表叔的,到了慈山,还要往西走,过楚州城再往西方才是宁化县,又说本是越州人,在京城做差事做不下去了,才去投奔亲戚,但别人问他做过什么差事,他却含糊其辞,说自己四处跑什么都干。”
陈安又解释道:“本也不算什么,毕竟都是萍水相逢,也不该交底,只是此人看着与人什么都说,却又什么都未漏,反叫人觉得看不透,他掌心和手指上有颇多疤痕,别人问他是怎么来的,他说是做木工学徒时伤过手,他那个兄弟腿脚不便,他说是胎里带来的残疾,因腿残疾找不到长工,也是做粗活,但他那兄弟和他看着不似一道人。”
谢星阑沉声道:“你可看清过他兄弟样貌?”
陈安点头,“见过两三次吧,在底下憋久了,总要出来透个气,撞见过两回,平日里那小兄弟是不爱出来的,总是窝在最里头,也不爱说话,好似没这个人似的。”
谢星阑面色微振,看着秦缨和钱维道:“这几人路途中所言多半是掩人耳目,为今之计,不如将那第三人画像画出。”
秦缨点头,钱维亦无异议,“此法甚好,他们只怕想不到藏了这一圈,有朝一日竟有人能做出他们画像来。”
此案凶徒行凶之时常戴头罩,案发后又四方流窜,在选择被害者时除了衙差之职外,并无章法,这般境况,要确定凶手身份难上加难,往日都是先确定凶手身份,再找到足够多的目击证人才能做出通缉画像,可如今秦缨和谢星阑却跳过了这一步,神乎其技地将凶徒样貌昭告天下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