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172|清平岁月(2)三合一(4 / 6)

加入书签

保前不着村,后不着店,这才停下来,「就到这裏吧,一路好走。」

此时,天才蒙蒙亮了,路上有往城裏赶的人。

四爷是醒着的,他跟琨哥儿指了指路上,「不拘是什么车,拦住高价买。」

可钱就得动用昨晚搜罗来的。

四爷秒懂,替他解释来处,「找你娘去,我身上原本是带着荷包的。换了衣服,你娘收着了。」

是了!一抄家他就挣扎着要出去找许时忠,结果都急着摁着他了,却没注意到有没有搜过他的身。

林雨桐正要拿些散碎银子出来,却听见身后马蹄响起,远处尘土飞扬。

到了跟前,才发现是两队人马。

一队是许家的,是英姐儿打发了人来,带了三辆马车,顺带了一个大夫。那大夫就是昨儿去家裏的大夫,这会子哭丧着脸,「再要赶小的走,惹的小姐不快,都督就真要了小的命了。」说着,就对着金匡磕头,「您老大人大量,小的给您磕头了。」

之前是作态,现在人家做到这份上,正好留下。

英姐儿那孩子有心了,叫大夫带了半车的药材,还有配好的成药,都是大房父子常用的。又拿了最好的金疮药,内服外敷的都有,是给四爷的。

另外还给了一个匣子,不用想也知道,必是银票和一些零碎的现银。

另一队是李诚他们,都是过来跟四爷作别的,拢共有五个人,一人一辆马车,马车上什么都准备的齐全,被褥衣物,一人又塞了一个荷包过来。李诚单拿了一个玉佩给四爷,「你知道怎么用的。」

四爷一股脑都收了,这个时候的恩情,且得记住。

林雨桐代替四爷行礼,几个孩子跟着磕头。

李诚又道:「……你们往前走,前面的镇上,有商队等着。他们一直走的是北边的商队,你们跟着他们,很安全。」

所有的问题这就解决了。

许家的车夫肯定是有问题的,八成是许时忠的眼睛。可跟着还得跟着,是许时忠的人不怕,他不会杀人。盯着也有被盯着的好处,省的他在背后又疑神疑鬼。

一共八辆马车,怎么也够了。跟这边作别,一个时辰就赶到了下个镇点上。

却没想到,除了商队,等着的还有金家的一些下人。当然不会是全部,不过是几个护院和管家连同保护女眷的几个粗使嬷嬷,这管家跟四爷道:「二公子说,请四爷放心,家裏的下人都安顿在王府的庄子上了,不会出纰漏。」

凡是伺候过太太奶奶姑娘的,没被送过来的,都被严格的控制了,等闲连小院也出不去。若是忠心还罢了,要是那耐不住,生了旁的心思的,那也不过是一碗哑药的事。

这般缜密细緻的安排……等马车裏只剩下林雨桐和四爷带着两小的时候,她在四爷的手心写字问他,他回了三个字:护过他。

那就不问了。

自打金家的下人送回来,车夫就不跟着走了,这些护院哪个不会赶车?不过许家的还是有一个跟着的,据说是给那位大夫驾车的。等把金家人安全送到,他还要带着大夫回京。

金家人也不管,随意便是。

之前安排的那个结巴,琨哥儿跟商队打了招呼,也就夹在商队里,默默的跟着。

每辆车外面,都有两个车夫一个嬷嬷,坐在车辕上,护的也算是周全。

到了晚上打尖的时候,一家子被聚在一起吃饭,随后才分房间。

饭粗糙但却干净,饭吃完了,管家带着下人在外面等着,金匡招手叫林雨桐:「老四家的……」

林雨桐背着牌位一天都没放,如今递过去,却发现金匡摆手:「你收着就好。」说着,将白天收到的匣子推到林雨桐跟前,「我们上了年纪了,精力大不如前了。大太太得照看……」说着,忧心的看了一眼气色更差的大儿子,跟林雨桐道,「能分忧的也只有你了。」

路上照看?

可到家了不还得大房管家吗?她不想沾这个手,隻开了匣子,从裏面抓了两把碎银子,「不够我再跟您拿,有这些,估摸着够路上开销了。」

金匡嘆了一声,匣子合上退给了大儿媳,「如今不比以往了,这是以后过日子的开销,你先收着。老家是有宅子,年年翻修。也有祭田,一直叫族人打理,但供给咱们家用的祭田只有五百亩。剩下的当年就说过,是给族裏赡养孤寡,资助蒙童入学,修缮祠堂坟茔所用。跟咱们家是不相干的。」

五百亩听着是不少,但是二十个人一平均,每人也就二十五亩地。这二十五亩的收入,不可能全收进来,因为没人能真的下地干活。这田还得佃给别人种。一般嘛,也就是收四成租子,佃户是占了大头的。二十五亩地的四成,摺合下来,也就是十亩地。一人有十亩地的纯收入。

十亩地好似也不少,可这是北边的田,一年隻种一季的庄稼。以如今的产量,一亩三百斤有没?好吧,就按照三百斤算,可三百斤不是能吃到嘴裏的粮食。比如小麦,一亩收三百斤的话,这小麦能直接往嘴裏塞吗?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