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172|清平岁月(2)三合一(2 / 6)

加入书签

吗?」

不分家,不许有私财。

自小受的就是这样的教育。

但这次不一样,她跟孩子道:「富的时候,能用银子打发的事都是小事。可穷的时候……就难了,难就难在银钱上。你大伯你大哥那身体,一直就是人蔘鹿茸的养着呢,你祖父不可能没留后手,可这再有后手,钱却不能可着花。财产都查抄了,不就是逼着你祖父受不了清贫好低头吗?因此,就是有钱,也得摆出贫寒的样儿来。拿出的那点钱,还得先可着常年靠药养着的人花销。轮到你们跟前,能有多少?况且,你爹这个身体……便是伤养好了,有没有后遗症这说得清吗?再者,你也是个糊涂的,你媳妇这怕是有了。这一路上,回老家,千里迢迢的……」

「我明白了,娘!」就是得顾着点自个的小家。

林雨桐拍了拍他:「你爹好歹还有几个朋友,这大老远的要走了,少不得人家会去践行……」

金启琨秒懂,一般亲朋远行,还送仪程呢。

「可这仪程……难道咱们能私自留着吗?」还是得交到公中的。

金启琨马上明白四房的难处,大房有徐家帮衬,钱得过大伯母的手。二伯母是寡妇,一应开销,有老太太管着,委屈谁也不会委屈她。三房那边有孙家。

隻自家这边,自己的舅舅家在西北,自家媳妇的娘家也就是徐家,但又远了一步。徐家给了大伯母就行,但能指望白氏伸手从大伯母要吗?也没法要!一应开销都归公中嘛。

他马上接话:「钱您想办法放我爹身上……」病人身上藏东西,没人察觉,「搜罗的其他东西,我从后门拉出去,您放心,我知道怎么办……」

可林雨桐哪裏放心?

金启琨马上道:「后门转出去,就是街道。街上这个点,衙门开始巡逻了。有个差役,跟我很熟。他娘病重,是我叫给大伯看诊的太医帮着给瞧的,人好了。他往常也帮我留意街面上的消息。我将东西交给他处置,他是三教九流都认识一些人……趁着宵禁之前,叫他打发人把东西送出城,放在北城的义庄。那看义庄的是他远方表叔,是个结巴,人很老实。我想请他给咱们家帮工,跟着咱一起回老家……」

林雨桐便明白了,有这么个人在,那么跟京里就断不了联繫。随时都能知道京里的消息和动向。她从这钱里抽出大概一百两左右的留下来,剩下的全塞过去,「那就拜託人家,买一匹马,叫他表叔驾车赶着,明儿就坠在咱们后面。剩下钱,给他十两银子的辛苦费,其余的看着置办点衣物,粗布的就行,越暖和越好。看着置办吧!」

嗳!

金启琨收起来,然后林雨桐帮着把车推到后门口,看着这孩子拉着车费力的从巷子裏出去。等了得有一刻钟左右,远远的模糊的能看见一个人的人影凑过来,两人说了一盏茶时间的话,然后那人走了,一炷香之后又带人过来,车被拉走了,琨哥儿才返身回来。

母子俩回来的时候,正院那边又叫了,说是府里太大,大晚上的,指不定就叫人摸进来了,还是聚在一起的好。

于是又灭了这边的火,叫几个孩子抬着四爷先走。林雨桐这才顺着屋子裏的樑柱爬上去,房樑上放着个原主藏起来的匣子。当时抄家从前面往后面冲,她在内宅。一听情况不对,赶紧把钱匣子放到上面了。首饰匣子若是丢了,抄家的肯定不干。但是谁也没想到,这家的夫人是能上树爬墙的。东西给放上面了。

这点东西还真不敢叫几个孩子知道,就怕他们嘴上没把门的。取了东西她就跳下来,追上几个孩子,给四爷拉了拉身上的披风。这个动作是做个孩子看的,将来就是拿出这钱,也能解释说,当时是塞到四爷身边盖住了才保下来的。

四房到的时候,一家子都在正堂呢。也就正堂里的东西保存完好,因为正堂是金家的祠堂。裏面放着列祖列宗的牌位,抄家的再不懂事,也没动裏面的东西。

牌位前,灯烛这会子都点了起来,灯火通明,彷佛能赶走秋意渐浓的的深夜裏的寒意。就着灯火,林雨桐才用余光细看众人:

金匡按年级算,也是奔着五十的人了。可满头乌髮,一双眼睛便是在打盹,偶一撩开,那也是精光闪烁。跟他并排坐着的是徐氏,跟金匡相仿的年岁,可能是连着丧了一女一子的缘故,华髮早生,手上缠着佛珠,一身素服,闭着眼睛一下又一下的转着佛珠。

站在金匡边上伺候的,年纪也不算轻了,这是五姨娘。三爷的亲妈。

三爷比四爷隻大三个月,同一年生人,今年也都三十了。这么推测,吴姨娘的年岁在四十五岁上下。可保养的极好,不是长相多出色的女子,只是气质温婉柔和。看起来,也很是本分。

再往下,斜靠在椅子上的是大爷金伯仪,此人生的俊美非常,当年的嫁给许时忠的大姑奶奶金平安,生的也如大爷一般貌美……只是她短命,这位大爷却是个病西施的样儿。守在边上心疼的眉头紧皱的,是大太太小徐氏。她隻盯着她丈夫,手裏的帕子不停的搅动着。

大房两口子斜后方坐着大房的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