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121页(1 / 2)

加入书签

守城门的士兵波澜不惊地看了他们一眼,道:“我们主将是上京人,家中世代为官,哪来的穷乡僻壤的亲戚!”

说完那士兵又补了一句:“再者就算是,如今全城戒严,就是天王老子来了,也进不去!”

骆二胡:“……”

他正想上前理论,但是被朔望拽住了手臂。青年对着骆二胡轻轻摇了摇头,然后拉着准备暴跳如雷的骆二胡走了。

“你不进去了吗?”骆二胡吹胡子瞪眼,“都到元城的地界了,还是说你准备直接回到上京那边?”

“进,”朔望压低自己的斗笠,“今夜子时,我们翻墙进去。”

骆二胡:“?!”

·

·

而此时在临时搭建的灵堂那,江与安和江浸月两相对视一眼,而后将目光放到了这棺材上面。四周的将领皆双目通红,更有甚者已经在嚎啕大哭了。江与安维持着一张冷面脸,没什么表情。

江浸月则是一言难尽地看着这棺木。

这棺,据说是想要葬在元城城南靠着小山丘的那一片空地,他们自然也不敢耽搁,今夜就会将这棺木下葬。

只是,江浸月将目光放到随着棺木过来的突厥使臣——这使臣一身黑袍,戴着一张银色的面具,包裹得亲娘都不认识,在进城门后朝他手里放了张纸条。

纸条里面是写得娟秀的中原话,落款是静宁公主,要他们在后下葬开棺,棺中是给他们的礼物。

江浸月将那张纸条握在手心,又和江与安对视一眼——这是又在算计什么?

先前突厥派人拿着岑闲的手迹和令牌过来,那手迹先是说岑闲没死,又说要随军送嫁的锦衣卫秘密前往突厥那边。

那时江与安与江浸月确定了那手迹确实为岑闲所书,虽然万般怀疑,还是将锦衣卫放行,夜缒而出,前往突厥那边。

可是如今,为何岑闲没有跟着过来。

这般想着,江浸月有些着急地回头看了那一身黑的使臣一眼,见那使臣朝他们微微点头,朝外面走去了。

江浸月正要去追,江与安一把抓住他窄瘦的腕骨,冷若冰霜的面庞上浮现出不赞同的意思:“稍安勿躁,免得落了圈套。”

江浸月沉默一会儿,点头同意了。

黑衣黑袍的使臣出来拿下自己脸上的面具,明艳大气的眉目赫然是静宁公主的女儿昭兰,她打了个哈欠,伸手让马背上的雄鹰下来,慢条斯理地解下了鹰腿上的小竹筒。

她将里面的信纸抽出来,里面是岑闲的笔迹:“事成。”

短短两字,却是让昭兰的眼睛亮了起来。

数日前锦衣卫一行急行两日来到突厥,很快就稳住了突厥王族这边的叛乱,而其他的虎视眈眈在王族旁边的部族,岑闲则是用了「合纵连横,远交近攻,逐个击破」的办法。

此法是老祖宗留下的,法子虽然老,但不得说,很好用。

突厥人悍勇,但玩起心眼,有时还是比中原人差了那么一截,何况岑闲是从锦衣卫那边出来的,玩出的法子可比突厥人花得多了。

而训练有素的锦衣卫擅长暗杀,千里奔袭取项上人头这事也不是没干过。即便敌手身边防卫众多,但只要时机得当,几乎没有失手的时候。

这些部族有些实在没防住,一朝失了首领,纷乱之下就被攻占,不过半月多的时间,静宁公主已然掌握了大半个突厥,剩下的部族自然归顺,战战兢兢等候发落。

当然岑闲也留了个心眼,没有真的帮静宁公主收复所有部族,不然突厥强盛,大魏又适逢内乱,两相权害之下,他便先让一部分锦衣卫跟着棺木先回元城,另一半则在帮静宁公主掌握了大半势力之后,从朔漠离开。

因而昭兰取到信时,岑闲一行人已离元城不远了。

大名鼎鼎的锦衣卫指挥使明面上已经成了一具尸体,实际上却骑在马上,与一行锦衣卫奔波在风沙漫天的朔漠的中。

他们行军速度算不上快,锦衣卫们到底顾忌自家主子身上还没好全的伤。尚智骑着马在岑闲旁边,被沙子糊了一嘴,同岑闲说上京的状况。

“太后和陛下被软禁在了皇宫,皇后被送回了娘家,薛寂虽没有暴露,但也被软禁在了寝宫,长公主临朝听政,景王前前后后被削了大半权,又有曹庸在长公主背后撑腰,没人敢反驳。”

“若是您当时在……”尚智话说到一半,把嘴闭上了。

指挥使当时接到死讯,人都疯了一半,哪里还有心思管这些。

岑闲敛眉,手上缰绳一拉:“景王那边还撑吗?”

尚智摇了摇头。

景王魏琛在勾心斗角这方面的造诣还是不及魏长乐和曹庸,岑闲同江与安一走,他那边独木难支,这个时候能保全自己就算差不多了。

若是没有张久成带着剩下的锦衣卫站在景王后边,恐怕没两天曹庸就能把他发配到封地去。

“那你先带人回去,”岑闲按了按眉心,“把这一半账本先送回上京,我去元城找江与安一行。”

尚智点头应承,一行人正要分两拨离去的时候,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