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 旧城(1 / 2)

加入书签

谢瑛挠挠头又道:“还有就是向城下射击时,铁丸会滑落出来!”

陈庆哈哈一笑,“这还不简单吗?用一块软布把弹丸包住,塞进枪管里,弹丸就滑不出来了。”

谢瑛一拍脑门,还真是那么简单!

他期待地问道:“陛下还有什么好的建议吗?”

陈庆微微笑道:“建议可以有很多,比如你们可以把火折子安装在枪托上,用的时候,一拉盖子,一吹就燃了,再点燃火绳后插进孔道,孔道再好好想想办法,比如做成填满火药的金属方管,直接插进孔道,每次换一根方管,每根方管顶端有一根火绳,设计的精巧一点,这样士兵更换火药就很方便了。”

“微臣记住了!”

“然后我再说另一种点火方式,叫做燧石点火枪,就不用火折子了,原理很简单,在孔道上安装一块燧石,还有一个击发装置,下方像弩一样有一个悬刀,一扣动悬刀,上面就会击发燧石,会产生火星,火星落在火药室内,立刻点燃了火药。”

谢瑛点点头,“原理微臣懂了,但有点复杂,微臣去和工匠们商议。”

“还有一个建议,就是三眼火枪,就是三根管子,作用就是一次性填满三根管子的火药和弹丸,然后可以连续射击三次,这对射击骑兵很有效果。”

“微臣记住了!”

陈庆来到铁匠铺,只见几名铁匠正在叮叮当当制作铁管。

陈庆又对赵文信和谢瑛道:“其实朕最关心的是火炮,你们明白吗?把铁火雷当做弹丸发射出去,要有两三里了,比投石机远得多,而且没有那么沉重,一头骆驼就可以背负,若安装在船上,那更是所向无敌。”

谢瑛连连点头,“微臣明白,已经在考虑了,微臣准备用模具浇铸熟铁炮,外面再用几道铜箍,原理和突火枪完全一致。

“好!朕期待你们的成果。”

火器监距离长安旧城很近,时间还早,陈庆索性转道前去视察长安旧城,也就是从前的汉长安城。

汉长城在宋朝时已经完全破败了,沦为一片废墟,宋朝的统治中心在东京汴梁,连长安城都不管了,怎么可能顾得了汉长安城?

从去年开始重建汉长安城,改为建章县,一年半过去了,新建章县已经完成了重建,三十万底层百姓和工匠都迁去建章县。

朝廷有了更多的城内优质土地,而底层百姓的居住条件也大大改善,从前五百文只能租一间屋,现在同样五百文,可租两屋一院,可以连租二十年,这样一来,很多百姓就在院子里搭建房屋,等于又多了一间屋。

可以说皆大欢喜,唯一不方便就是稍微远了一点,为了方便百姓,朝廷便在沣河里开启了班船,专门有五十艘船每天往返于京兆和建章县之间,每次只收五文钱,朝廷再补贴五文钱,这样一来,每艘船每天能挣两百文钱,一家人摇一艘船,一个月就能挣六贯钱,这收入确实很不错了。

当然,百姓也可以自己骑着毛驴往返于新城和旧城之间。

陈庆减少了护卫,只有三百骑兵护卫他的马车前往建章县。

陈庆的巡访也没有之前那么多限制,只要他不下马车,基本上想去哪里都可以,主要是他的马车是特殊制作,就算床弩也射不穿车壁,车窗也装上玻璃,拉上纱帘,外面完全看不见车内的情形。

队伍缓缓进了城门,陈庆透过车窗注视着城内大街上的情况,他们走的这条主干道叫做未央街,左边是工匠们居住的街坊,而右边则是普通百姓的街坊。

其实看起来没有任何区别,都是由密密麻麻的小院子组成,布局都差不多,不熟悉还容易迷路。

未央大街两边都是密集地商铺,一家挨着一家,延绵五六里,城内还有两个大瓦子,瓦子内也都是密集地小店铺,

店铺大部分都是以小吃为主,以中低端居多,基本上没有大酒楼和大茶馆,只有几家中档的酒楼和茶馆,让本城人偶然请客吃饭什么的。

最多的还是密密麻麻的小酒馆和小茶馆,价格低廉,深受百姓的欢迎,基本上都坐满了。

当天下统一,战争结束后,百姓们开始享受和平时期的红利,首先是粮价下跌,带着了其他物价的下跌,商业繁荣,使市场上物资丰富。

最明显就是一日三餐成了所有人的生活共识,以前还有很多人家都遵循着一日两餐的传统,只是中产阶级才能享受一日三餐。

现在连养老院、孤儿院也是一日三餐了。

大米每斗四十文,小麦每斗三十文,玉米每斤五文钱,当然这是包括了玉米芯,去掉玉米芯,每斤十五文左右,这只是刚开始,再过几年,玉米的价格会比小麦还便宜,还会有土豆红薯上市,雍王朝的百姓将彻底告别饥饿。

虽然商铺的档次比较低,但很接地气,大街上格外热闹,人流如潮。

陈庆不需要去拜访百姓,从他们的气色穿衣上就能看出生活情况。

基本上细麻和棉布是一半对一半,基本上现在细麻已经不种了,之所以还穿细麻衣,主要是以前的旧衣。

能吃饱饭的原因,城内百姓的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