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一千四百九十章 紧急(1 / 2)

加入书签

当天晚上,内政堂颁布了十三条紧急命令,首先是从仓库内调集一百万只口罩,口罩是五年前蔡州和陈州爆发疫病后,陈庆特地下令制作准备,用九层细麻布缝制,两边有绳子挂在耳朵上,仓库里的百万只口罩全部发往燕山路,随即从拒马河运往辽东。

其次便是大量药材、帐篷以及其他物资运输,帐篷和其他物资主要是应对辽东移民。

紧接着吕青山带着数百名官员赶往燕山路,他全权负责移民安置。

同时,内政堂还通过了王妃的紧急方案,由王妃调动六千士兵,调两百艘两千石车船运送口罩和板蓝根等采药紧急运往辽东,每艘车船配三十名士兵,分成三班,昼夜不停踩踏车船航行。

信州位于韩州北面,地域并不大,只相当于中原地区的一个县,这里人口也比较稀少,一方面是金国人口本来就分布不均,大量人口集中在锦州至辽阳之间,还有就是北部上京附近,其他地区都是地广人稀,土地也没有怎么开发,保持着原始状态。

事实上,女真人口已经降低到百万人以下,其他的契丹和奚人则人口更少,被金人屠杀,被金兵强征壮丁,契丹和奚人几乎只剩下老弱妇孺。

这也是陈庆和雍国崛起以来,大量女真青壮男子阵亡,加上女真人的寿命普遍偏低,这十几年来,女真人口不断锐减,整个金国除了上京的二十万勐安军外,其他各地也差不多都只剩下老弱妇孺,怀孕的女人更是少得可怜。

这天上午,一支由三十人组成的西军斥候队在信州南部出现,这支西军斥候队的首领是一名副指挥使,叫徐长舟,洛阳人。

这支斥候队实际上是由三十名士兵和一名军医,以及一名向导组成。

向导叫做张岱,是辽阳府的一名汉人,本地人,也是情报总管庞光济的手下,他对辽东地区非常熟悉。

张岱指着远处一座大山道:“那就是帽儿山,最早爆发瘟疫的觉远寺就是那里,但寺院里已经没人,有没人敢去。”

“我们附近有村子吗?”首领徐长舟问道。

“应该有,顺着河边走,村子一般都是沿河而建。”

徐长舟点点头,“走!看看去。”

一行骑兵纵马沿着小河向北而行。

陈庆派出十几支斥候队赶赴北方各地查看疫情和军情,徐长舟这支队伍就是负责调查信州,他们几支队伍从韩州过来,其他三支队伍都已经在沉州、咸平府、韩州发现了疫情,好几个村子都有集中死人情况发生。

不过徐长舟他们还没有遇到疫情,主要是他们从辽阳府北上,走西官道,过来一路上遇到的十几个村子都没有出现疫情。

走了几里,前面果然出现了一个村子,二十几户人家的样子,金国的村庄几乎都不大,隐隐看见村口插有白幡,这是有人死的标志。

这时,军医杨荣有话要说,首领徐长舟连忙把众人召集起来。

杨荣肃然道:“大家先把口罩带上,我再给大家重申几句!”

众人纷纷取出口罩带上,杨荣又道:“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,这种瘟疫会通过近距离说话传染,还通过食物、粪便传染,所以我要求大家三点,一定要切记,第一,这个村庄的不仅水和食物不能碰,其他任何东西都不能碰;第二,不能近距离和村庄里的人说过,保持一丈左右,但一定要带上口罩;第三,不要发善心,想着救人,一旦被感染,必死无疑,我们只能告诉那些没有被感染的人,尽量远离村子。”

徐长舟想了想道:“杨军医,我们不用都进去吧!”

杨荣点点头,“去几个人就行了,其他人都在这里等着,尽量不用河里的水喂马,要喂也必须把水烧开后才能喂马,还要离开官道。”

一名都头把众人带走,首领徐长舟、军医杨荣、向导张岱以及两名士兵,一共五人骑马前往村庄,每人都手执长矛和盾牌,毕竟这里是金国,他们也担心遇到女真哨兵,另一方面,长矛也可以把人推开,不让人靠近他们。

走到村口,徐长舟仔细看了看白幡,白幡不是新插的,应该有段时间了,五人直接进了村子,村庄里很安静,安静得有点可怕,他们用长矛捅开房门,房间都空无一人。

绕了一圈,没有发现一个居民,军医杨荣对徐长舟道:“很有可能是之前被强征去了上京,都没有回来!”

“不是!”

徐长舟摇摇头,“生活用品都在,我还看到了几袋粮食,应该是从上京回来了!”

这时,向导张岱喊道:“徐将军,杨军医!”

应该是有发现了,徐长舟和杨荣连忙纵马奔了过去,

一名手下指了指一堵残墙,“将军,在那里面!”

徐长舟催马上前,眼睛顿时眯了起来,里面全是用席子包裹的尸体,足有几十具之多,没有掩埋,就随意堆放在里面,估计是活着的人把尸体搬过来想烧掉,但为什么没有烧?难道是他们看到自己和手下,躲起来了?

杨荣摇摇头,“不可能这么巧,把尸体都搬完了,咱们就来了,应该好几天前就走掉了。”

“不管了,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