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坚定不移地做个路人甲 第6节(2 / 3)

加入书签

娘还需要有来有往吗?”

唐氏再嫁在江平,据李阿婆说江平还在洛河南边。那就是想走访,很难。辛珊思凝眉:“唐氏只说对方忠厚老实吗?”

“是。”李阿婆应道。

“那家还有别的儿子吗?”辛珊思再问。

“有个小两岁的弟弟。”满绣抢过话:“我想过了,她八成是要用我拉拢她夫家姑奶奶,帮她儿子争产。”

辛珊思也有这怀疑,又问:“那男子和他弟弟都在铺子里忙吗?”

“这个我没问,唐氏也没说。”李阿婆意识到不对了:“按理家景这般好的,应不愁媳妇。”

“关键长子多要顶立门户。”辛珊思道:“就算满绣她娘跟小姑子感情好,人家没见过满绣,是必定不会轻易说婚娶,除非…”

“这个长子不好。”李阿婆沉了脸。她也清楚绣丫这样情况,一般人家都有点不喜。

满绣无所谓:“不管她这趟回来安的是什么心,我都不在意。算计我,我就拉她去金铺银楼。这恶人啊…就要恶人来磨。我也让她见识见识什么是…”把一只金镯子戴到她奶手上,一字一顿道,“贪得无厌。”

“给我戴做什么?”李阿婆要脱:“你把这些都好好收起来。”

“我特地给你买的,实心的。你又不是没看到当时唐梅娘那肉疼样儿,这东西金贵。”满绣今天是真参悟透了姗娘教她的那些理了。太对了,这世上再没有比真金实银来得暖心。

也不知是不是被满绣吓着了,第二天唐梅花没来。辛珊思打趣:“看来得要你主动出击了。”

“我知道她宿的客栈在哪,明一早就拉上奶去找她。”满绣打定主意,要扒唐梅娘一层皮子。说得出做得到,八月初七天没亮,人便起身捯饬。下晌回来,牛车上大包小包。

李阿婆也由着孙女了:“她逮着她娘,去银楼买了一套头面,又往成衣铺子置办了七八身衣服,之后还下了馆子。饭没吃完,她娘就说头疼,回客栈歇息了。”

满绣从没这么快乐过:“这两身是我特地给你挑的,颜色素净,你穿了肯定好看。”

辛珊思哭笑不得地抱着衣服:“我沾了不少光。”

“今天容她好好歇一歇,明天我还去找她。”满绣两眼晶亮,斗志昂扬:“我让她以后见着我都绕道。”

只计划赶不上变化,晚饭时,有人上门报丧。

“老姑奶奶…”一头上扎白布的中年汉子,跪在院门口:“我叔走了。”

李阿婆抓着门边的手一下抠紧,许久才回过味,她大哥没了,两眼渐湿。送走报丧的表侄,回屋让绣丫和姗娘子收拾东西。

“我们要去昌河镇奔丧,正好将你带出城。”

满绣心一揪,转头看向姗娘,想留她,但也知留不住。

昌河镇?辛珊思眨了下眼:“是弘江城昌河镇吗?”

“对。”李阿婆也不舍。

“我随你们一道往昌河镇。”她外祖家在那,辛珊思觉自己该去一趟。

第6章

满绣有些庆幸今天给姗娘置了两身衣裳:“我记得耳房还有只小陶罐。”

“你爹在世时上山打猎用的。”李阿婆说道:“你去把它拿出来。趁早我往前头二强家一趟,请他帮忙喂两天猪和鸡。这两天捡的鸡蛋都归他。”

满绣拉着姗娘,回屋端了油灯到耳房。

耳房不大,里面放的都是农具和一些寻常用不着的东西。经了这么些日子,辛珊思心里已没了迷茫。她喜欢在李家的恬淡日子,但离开却也让她松了口气。八月初七了,她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爆发。

“姗娘…”比大汤碗稍大一圈的陶罐就在墙角放着,满绣插脚过去取:“你以后会记得我吗?”

“会。”辛珊思答得毫不犹豫,李家祖孙是她来这方世界遇着的第一份善,怎可能忘却:“铭记于心。”

满绣似不晓得脏一样紧抱着陶罐,背对着人:“那你以后会回来看我吗?”

“有机会,我一定回来看你和阿婆。”

吸了下鼻子,满绣转过身,盛满晶莹的双目望向两步外的人:“你几岁?”

这问辛珊思回得有点虚:“十八。”

“那我们说好了,”满绣还是没忍住,语带哽咽:“做一辈子的姐妹。”

辛珊思也有些鼻酸:“好。”

抱着陶罐出了耳房,满绣把它拿到厨房刷干净,用布擦去水渍,将小盐罐子和一罐凝冻的猪油、两把调羹放在里头,然后倒米夯实。接着又去东屋,翻找件不穿的旧衣出来。

忙着的同时,她还喋喋不休地叮嘱:“你长得好,在外一定要远着那些贼眉鼠眼的人。人心险恶,就说唐梅娘,她还是我亲娘呢,坑害起我来,一点不手软。所以啊你万万要小心。”

“我会的。”辛珊思帮着她将陶罐扎好:“你婚事上,也要谨慎再谨慎。”

“放心。我一定看准了再把自个许出去。”绑好陶罐,满绣拎了拎:“有点重,不过你劲儿大。”又跑去拿竹篓子,“这个给你用。我让我奶再买个。”她现在可是有一盒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